本品系蒙古族、藏族惯用药材。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的枯燥老练果实。秋、冬二季果实老练或冻硬时采收,除掉杂质,枯燥或蒸后枯燥。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或扁球形,有的数个粘连,单个直径5~8mm。外表橙黄色或棕赤色,舒展,顶端有残存花柱,基部具矮小果梗或果梗痕。果肉油润,质柔软。种子斜卵形,长约4mm,宽约2mm;外表褐色,有光泽,中心有一纵沟;种皮较硬,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微,味酸、涩。
(1)果皮外表观:果皮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稍厚。表皮上鳞毛较多,由100 多个单细胞毛毗邻而成,结尾别离,单个细胞长80~220μm,直径约5μm,毛脱落后的疤痕由7~8个圆形细胞集合而成,细胞壁稍厚。果肉薄壁细胞含大都橙赤色或橙黄色颗粒状物。鲜黄色油滴甚多。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点于滤纸上,喷以三氯化铝试液,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调查,显黄绿色荧光。另取滤液1ml,加镁粉少数及盐酸3~4滴(必要时置水浴上稍加热),显赤色。
功能主治: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瘀血经闭,跌扑瘀肿。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5~10m,具粗大健壮棘刺。枝幼时密被褐锈色鳞片。叶互生,线性或线状披针形,两头钝尖,下面密被淡白色鳞片;叶柄极短。花先叶敞开,男女异株;短总状花序腋生于头年枝上;花小,淡黄色,雄花花被2裂,雄蕊4;雌花花被筒囊状,顶端2裂。果为肉质花被筒围住,近球形,橙黄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800-3600m的阳坡、沙漠区域河谷阶地、平整沙地和砾石质山坡。
2.生于海拔2200-3700m的干枯河谷沙地、石砾地或山坡密林中至高山草地。
1.我国沙棘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1-5m,高山沟谷可达18m。棘刺较多,粗大健壮,顶生或侧生;嫩枝褐绿色,密被银白色而带褐色鳞片或有时具白色星状毛,老枝灰黑色,粗糙;芽大,金黄色或锈色。单叶一般近对生;叶柄极短;叶片纸质,狭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8cm,宽约1cm,两头钝形或基部近圆形,上面绿色,初被白色盾形毛或星状毛,下面银白色或淡白色,被鳞片。果实圆球形,直径4-6mm,橙黄色或橘赤色;果梗长1-2.5mm。种子小,黑色或紫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云南沙棘 本业种与我国沙棘的区别为:叶互生,叶片下面一般被锈色鳞片,稀为带灰白色;果实圆球形,直径5-6mm;种子黑色,椭圆形,长约3.5mm。
生物学特性 喜光,耐低温,宜培养在河谷、河滩、小溪和湖泊沿岸、沼泽地边际以及盐渍草甸。
培养技术 用种子和扦插繁衍。种子繁衍:春播前将种子浸胀,行距10-15cm条播,深度3cm。1星期后出苗,当呈现第1对真叶后,开端间苗,呈现第4对线cm。秋播宜在晚秋进行,播后畦面掩盖,冬天洒水封冻,翌年出苗。扦插繁衍:插条挑选中等老练的成长枝,插期以6月中旬至8月未为好,插时行株距为(10-15)cm×(5-10)cm。第2年春移植,行株距为(30-60)cm ×(15-17)cm。用1-2年无性繁衍苗造林,栽培密度以密植为好,行株距4m×2m。对果实老练期不同的类型或种类,可分片栽植,便于管理。栽植时,留意男女合理的配比,一般8株雌株配植1株雄株。
田间管理 为进步土壤肥力,要留意中耕除草,沙棘对磷肥比较灵敏,可酌情施过磷酸钙,以利植株成长。
性状辨别 果实类球形或扁球形,单个或数个粘连,单个直径5-8mm;外表棕赤色或黑褐色,舒展,多具矮小果柄;果肉油润,质柔软。种子扁卵形,长2.5-4mm,宽约2mm,外表褐色,种脐坐落狭端,另一端有珠孔,两边各有一条纵沟;种皮较硬,击破后,子叶乳白色,油性。气微,味酸、涩。以粒大、肉厚、油润者为佳。
显微辨别 果实横切面:外果皮细胞一列,壁稍厚,外被白色鳞状毛。中果皮较宽广,细胞壁薄,内含很多橙黄色或鲜黄色颗粒状物及油滴。维管束外韧型,坐落中果皮内侧,排列成环。内果皮为1列无色的镶嵌细胞,种皮细胞严密排列成栅状。子叶细胞充溢糊粉粒及脂肪油。
辨别:理化辨别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min,滤过,滤液供下列实验:(1)取滤液滴于滤纸卜,喷三氯化铝试液,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调查,显黄绿色荧光。(查看黄酮)(2)取滤液1ml,加镁粉少数及盐酸3-4滴,必要时置水浴上稍加热,显赤色。(查看黄酮)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主咳嗽痰多;肺脓肿;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胃痛;肠炎;闭经;跌打瘀肿
聚集100000名沙棘工业精英!留言获取更多沙棘常识和信息。书本也能联络咱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