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卫健委印发《山西省全方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根据《实施方案》,我省力争用3年时间,全方面提升全省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提升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施方案》的范围覆盖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专科医院。
《实施方案》主要围绕基础质量安全管理、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3个维度提出30条具体措施。
加强基础质量安全管理,夯实结构质量。围绕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以及医务人员、药品器械、医疗技术等核心要素指导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完善落实,并着力加强急诊、门诊、日间、手术、院感患者随访等薄弱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
强化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提高过程质量。围绕日常诊疗行为、患者评估、三级查房、合理用药、检查检验、病历质量、会诊行为、急难危重患者救治、患者安全管理、护理服务等10个方面做部署,指导医疗机构提升全诊疗流程的质量安全。
织密质量管理网络,提高质控管理上的水准。《实施方案》要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逐步健全质控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质量安全信息公开、探索建立“以质为先”的绩效管理机制,并在工作中强化目标导向、充分的发挥考核评估的指挥棒作用,督促指导医疗机构落实相关工作要求。
在基础质量安全管理方面,我省将开展医疗质量提升专项培训、急诊质量提升、门诊质量提升、手术质量安全提升和“破壁”5个专项行动。其中,“破壁”专项行动聚焦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以多学科协作(MDT)为基础,以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为前提,结合本地居民疾病谱和异地就医流向情况,通过医联体和远程医疗模式,创新多学科协作的组织架构、就诊流程、运行机制和内部质控,探索建设冠心病、脑卒中、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专病中心。
在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方面,开展合理诊断、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四合理”提升,病历内涵质量提升,患者安全3个专项行动。
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开展监管责任落实和“织网”2个专项行动。其中,“织网”专项行动提出:到2025年末,设置完成不少于60个专业省级质控中心,超过8个中医专业省级质控中心,超过700个市级质控中心。同时,逐步扩大质控工作覆盖范围,提高质控中心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根据各专业真实的情况,市级质控中心将在2024年争取实现100%全覆盖,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麻醉、重症、药事、院感、护理门诊、病案等部分重点专业质控组织延伸至县区,2025年覆盖率达到50%。
据介绍,此次在国家开展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破壁”行动、病历内涵质量提升行动、患者安全专项行动和“织网”行动等5个专项行动基础上,我省结合实际增加了医疗质量提升专项培训行动、急诊质量提升行动、门诊质量提升行动、“四合理”提升行动、监管责任落实专项行动等5个专项行动。
今年8月至9月,《实施方案》开始启动,医疗机构和质控组织按照该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和本领域的具体工作方案,报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落实主体责任,细化工作内容。具体方案统一于2023年9月底前完成并备案。
今年10月至2025年10月,为实施和评估总结阶段。全省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行动效果监测指标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将实现每半年收集、分析一次行动效果监测指标数据,加强指导评估,及时解决共性问题,与此同时,将召开调度会议,通报各地各单位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工作情况,扎实推动提升行动开展。全省各医疗机构将以《实施方案》为蓝本,明确内部责任分工,认真开展自查和整改,建立并实施“台账式管理”,明确整改内容、整改目标、责任主体和整改时限,确保医疗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日前,省卫健委印发《山西省全方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根据《实施方案》,我省力争用3年时间,全方面提升全省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提升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施方案》的范围覆盖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专科医院。
《实施方案》主要围绕基础质量安全管理、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3个维度提出30条具体措施。
加强基础质量安全管理,夯实结构质量。围绕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以及医务人员、药品器械、医疗技术等核心要素指导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完善落实,并着力加强急诊、门诊、日间、手术、院感患者随访等薄弱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
强化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提高过程质量。围绕日常诊疗行为、患者评估、三级查房、合理用药、检查检验、病历质量、会诊行为、急难危重患者救治、患者安全管理、护理服务等10个方面做部署,指导医疗机构提升全诊疗流程的质量安全。
织密质量管理网络,提高质控管理上的水准。《实施方案》要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逐步健全质控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质量安全信息公开、探索建立“以质为先”的绩效管理机制,并在工作中强化目标导向、充分的发挥考核评估的指挥棒作用,督促指导医疗机构落实相关工作要求。
在基础质量安全管理方面,我省将开展医疗质量提升专项培训、急诊质量提升、门诊质量提升、手术质量安全提升和“破壁”5个专项行动。其中,“破壁”专项行动聚焦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以多学科协作(MDT)为基础,以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为前提,结合本地居民疾病谱和异地就医流向情况,通过医联体和远程医疗模式,创新多学科协作的组织架构、就诊流程、运行机制和内部质控,探索建设冠心病、脑卒中、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专病中心。
在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方面,开展合理诊断、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四合理”提升,病历内涵质量提升,患者安全3个专项行动。
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开展监管责任落实和“织网”2个专项行动。其中,“织网”专项行动提出:到2025年末,设置完成不少于60个专业省级质控中心,超过8个中医专业省级质控中心,超过700个市级质控中心。同时,逐步扩大质控工作覆盖范围,提高质控中心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根据各专业真实的情况,市级质控中心将在2024年争取实现100%全覆盖,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麻醉、重症、药事、院感、护理门诊、病案等部分重点专业质控组织延伸至县区,2025年覆盖率达到50%。
据介绍,此次在国家开展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破壁”行动、病历内涵质量提升行动、患者安全专项行动和“织网”行动等5个专项行动基础上,我省结合实际增加了医疗质量提升专项培训行动、急诊质量提升行动、门诊质量提升行动、“四合理”提升行动、监管责任落实专项行动等5个专项行动。
今年8月至9月,《实施方案》开始启动,医疗机构和质控组织按照该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和本领域的具体工作方案,报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落实主体责任,细化工作内容。具体方案统一于2023年9月底前完成并备案。
今年10月至2025年10月,为实施和评估总结阶段。全省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行动效果监测指标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将实现每半年收集、分析一次行动效果监测指标数据,加强指导评估,及时解决共性问题,与此同时,将召开调度会议,通报各地各单位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工作情况,扎实推动提升行动开展。全省各医疗机构将以《实施方案》为蓝本,明确内部责任分工,认真开展自查和整改,建立并实施“台账式管理”,明确整改内容、整改目标、责任主体和整改时限,确保医疗质量得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