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金属粉末注射成形(MIM)是将现代塑料注射成形技术引入粉末冶金领域,结合了塑料注射成形和粉末冶金等方法的技术优点,克服了传统粉末冶金工艺制品材质不均匀、力学性能低、薄壁不易成形及结构较为复杂的主要缺点,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小型、精密、三维形状复杂以及具有特别的条件的金属零部件的制造。
在国际范围内,中国的MIM产品在消费电子领域中的应用有着非常明显优势且中国市场占比最高。亚洲10大MIM企业中,7家为中国企业,如精研科技、富驰高科等,显示出中国MIM产品在消费电子行业的领头羊和开始显现的公司品牌效应。
在研发方面,中国在MIM全产业链上均有推进,不仅在合金设计、产品研究开发应用上加大力度,而且在MIM原料、新型粘结剂、设备及后加工等各方面也不遗余力。MIM材质也慢慢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及组合材料(如金属-陶瓷、金属-塑胶)等。在产品应用领域方面也力图摆脱对消费电子领域的过度依赖,向汽车、医疗、机械五金等更广泛的领域发展。
我国MIM行业起步相对晚,但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近十年来,发展迅速,产品以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为主,部分企业较早意识到MIM产品的广阔应用前景,纷纷参与到行业的竞争中来。按照业务规模可将行业内企业分为三个竞争梯队:
第一梯队的MIM公司数不超过10家,根据其业务结构可进一步分为综合性企业和专注于MIM产品的企业,前者最重要的包含富士康集团、台湾晟铭电子、中南昶联等,其在我国内陆地区业务范畴较为丰富,其中也包括设立MIM生产基地;后者包括精研科技、富驰高科、泛海统联等,专注于MIM产品的生产制造。第一梯队的MIM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研发技术能力,并拥有丰富的MIM产品规模化生产经验,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主要服务的客户群体为国际大品牌或国内知名品牌企业。
第二梯队的MIM企业具备一定的研发技术能力,并初步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通常企业的客户数量较少,主要为国内品牌企业配套MIM零部件产品,竞争实力明显弱于第一梯队企业。第二梯队企业通常收入集中于少量客户,具有一定的经营风险。
第三梯队的MIM企业通常整体研发技术能力较弱,仅通过设备的购置和人员的铺设进行中小批量的MIM产品生产。由于在喂料研发、生产自动化等技术方面较为不足,开发客户的能力薄弱,主要承接第一、二梯队的外发订单或部分小规模客户订单,因此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不包括台湾地区)共有金属注射成形生产企业及车间200余家,其中珠三角地区最多,占比53.9%,长三角地区其次,占比27%,京津冀及山东地区占9.8%,湖南、江西、安徽及福建占比为6.9%,河南、川渝及别的地方占比2.5%。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金属粉末注射成形行业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