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万忠:发挥三大驱动力打造低空经济新增长引擎
发布时间: 2024-06-15 来源:开云APP网站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期。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广泛体现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中,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国防事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低空经济具备新质生产力的特征。高科技体现在以创新技术贯穿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制造端的新材料、新能源、新机型,服务和保障端的北斗导航、卫星互联网、5G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核心支撑。高效能体现在将传统二维地面经济拓展为三维立体经济,更加体现在与地面经济的深层次地融合,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高质量体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贯穿始终。

  低空经济的发展充足表现出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低空经济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其航空器制造、低空飞行、保障和服务等领域的从业人员大都是高技术研发、高技术应用、高技术管理型人才的汇集。

  低空经济的本质是依托科学技术创新实现生产工具的跃升,将地面传统工具“跃升”为航空器、将有人机“跃升”为无人机、将人工管理为主“跃升”为智能管理为主,形成新型劳动资料。

  低空经济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丰富,广泛体现于工业、农业、服务业之中,除了具象的政府、企业、个人等,还包括数据、空域、行业等无形劳动对象,随着产业的发展,仍在不断丰富。通过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更高技术上的含金量的劳动资料和更广泛的劳动对象,推动低空经济迸发出更强大的生产力。

  发展低空经济,将有效推动各领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市场、空域、政策、技术、安全等低空经济五大发展要素上看,更丰富的市场、更广阔的空域、更务实的政策、更先进的技术和更高水平的安全保障,都能带来生产率的大幅度的提高。随着我们国家空域管理和监管能力的一直在优化与提升、低空制造和保障技术持续突破革新,将极大促进与之相融合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等领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要深化低空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对低空经济赋予新定位,提出新要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等文件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空间,已经不局限于1000米或3000米的范围。要快速推进央地之间、军地之间、部门之间、政企之间目标和行动的一致性,构建与低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以更高水平的供给满足和创造更高质量的需求。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低空经济具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成长空间大的特点,要着力发挥科学技术创新、应用场景、管理改革三大驱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将科学技术创新贯穿低空经济发展各环节各链条。在制造端,要充分的发挥新型制优势,建设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低空工业体系,巩固我国全球民用无人机第一大专利技术来源国的优势地位,持续扩大在新能源航空器、eVTOL、飞行汽车等领域的一马当先的优势。在保障和服务端,先进的技术的应用是提升低空保障和服务能力的内生动力。要充分的发挥我国在北斗导航、卫星互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加快实现在低空空域管理,低空通信、导航、监视、识别、反制以及低空数据管理和使用等领域的融合运用。

  应用场景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基本驱动力,也是牵引低空经济发展并产生辐射带动作用的根本要素。应用场景驱动的本质是需求驱动,以应用场景牵引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四大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持续深化现有应用场景,对农林植保、工业巡线等生产作业领域,警用安防、应急救援等公共服务领域,加快传统有人机和无人机的融合使用和转换替代,大力推进无人机“工具化”发展,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要持续拓展新应用场景,充分的发挥我国超大市场的规模优势,推进低空产品与更多领域深层次地融合,将低空产品和服务向“大众化”发展,拓展在城市空中交通(UAM)、低空物流、个人消费等领域的应用。

  管理改革是低空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管理改革驱动的重点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建立与低空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管理改革驱动的最终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中央、部门和行业、地方政府等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实现在管理端依法依规管理、科学管理、高效管理。要深化在适航审定、飞行活动审批、运营监管、空域管理、安全管控等方面的管理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形成发展合力。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经济新增长引擎,国家层面应加强统筹,地方层面要科学推进。

  在国家层面,要加快建立低空经济数据统计机制、评价评估机制、战略储备机制。数据统计机制是把握产业底数、谋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加快研究确定低空经济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制订低空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明确统计牵头主体、范畴、周期等内容,形成全国统一的统计体系。评价评估机制是检验全国及各地低空经济发展成效、发现有一定的问题、制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托。加快建立系统、科学的指标体系,通过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价评估工作,为政府提供决策辅助。战略储备机制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支撑国家安全战略需要的重要支撑。加快构建统一的国家低空领域战略储备体系,进行预置性、战略性布局,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长远发展。

  地方政府发展低空经济的第一个任务是研究发展需求和制定产业规划。要结合各地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着眼现阶段客观需求和长远发展需要,以规划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各具特色的低空经济。要注重实效,客观制定发展目标,突出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明确产业重大工程,防止一哄而上、照搬照抄、泡沫化等现象的出现。

  地方性政策对发展低空经济具备极其重大的导向性和保障性作用。要把制定政策的重心放在激发市场潜力、提供条件支持、培育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做大产业规模上。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与军地民沟通机制,明确政策落实部门和责任,协调解决发展中的矛盾问题。要充分的发挥地方性财政资金支点作用,有效引导社会资本热情参加低空经济建设。所定政策要针对性强、务实性强、落地性强。

  地方政府发展低空经济的重中之重是应用场景的挖掘与拓展。要基于生产作业类、公共服务类、航空消费类场景进行深度挖掘,围绕不同场景应用制定相应的产业招引工作。要格外的重视政府主导和政府专用类应用场景的拓展,重点加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和航空医疗救护体系建设,推进公安执法、海关缉私、江河巡查、公路巡检、环保巡查、国土测绘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注重低空飞行与公路、铁路、水运等领域的联动发展,探索在全空间无人体系、城市空中交通(UAM)、低空物流等未来场景的应用。

  低空基础设施主要指与低空飞行紧密关联的空域管控系统和各类地面基础设施的建设。低空基础设施要以有效服务于场景应用为建设根本原则,定位要清晰,与需求结合要紧密,最大限度地考虑未来使用效益。在空域管控系统建设上,要发挥国家相关重点实验室技术优势,加快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系统底座。地方性系统要在全国统一系统底座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做到合理规划、分步推进。在通用机场规划和建设上,可建设一些短跑道、土跑道、草地跑道、无塔台等低成本机场,研究布局垂直起降航空器起降点和配套设施建设。